“学校已联动公安机关,依法依规依纪对相关人员作出处理……”清华大学日前通报4起校内人员违规报备、违规载客入校并借此牟利的案例,引发广泛关注。
从通报案例看,有教职工勾连校外黑导违规报备入校参观,有教职工家属通过校内有证车辆搭载游客入校,还有学生广泛招募“下线”,组织其他同学共同为校外人员报备入校……作为名校自己人,本该是校园秩序的守护者,却为了一己私利甘当“内鬼”,于法于规于纪都应被严肃处理。国庆中秋“双节”临近,校园参观将迎来又一波高峰,果断清理门户并及时发布警示,对于维护正常参观秩序很有必要。
近些年,全国很多高等学府都成为热门打卡点,各地游客想近距离体验名校氛围,家长更希望借机激励孩子学习。着眼于此,各大高校相继开通免费预约渠道,欢迎各地访客前来参观。但高校毕竟不是景点,承载能力有限,还要在校园秩序与公共期待间做好平衡,所能提供的参观名额很难满足庞大的游览需求,这种资源稀缺也让“黄牛”嗅到了“商机”。
可以看到,相当一部分“黄牛”早已从人海战术转向外挂抢票,很多名校预约平台“放票即秒空”,既是因为机会抢手,也是因为“技术黄牛”猖狂。“黄牛”不仅挤占预约通道、破坏规则公平,也让原本的免费参观变成了高价游。着眼于此,在各地大力打击“黄牛”的同时,很多高校也纷纷升级预约系统。比如,清华大学就将以往的“抢号制”改为“抽签+抢号”混合模式,将参观票源留给真正有需要的游客。如今面对“内外勾连”的新问题,学校一方面强化人员入校管理,另一方面加强违规处理,也是确保参观公平的题中应有之义。
让更多人有机会走进名校,感受高等教育的魅力,这对高校治理来说是一项不小的挑战。在这方面,近些年也有一些不错的实践经验。比如,有的高校加大暑期开放力度,根据校园人文景观推荐参观路线;有的宣布对外开放校内博物馆和展览馆,为公众提供“文化纳凉”好去处……当然,各个高校流量不同、管理压力各异,还要在多方诉求中寻找“最大公约数”,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更为周全的破题方案。
大学也是社会的文化符号。期待高校以更加精细化的管理,守住校园本真,更好连接社会,让这场双向奔赴更富活力、更有朝气。
撰文:邱凌
图源:视觉中国
(
配资炒股公司,免费配资网站,散户如何给股票加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