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后来的历史学者和小说迷都曾说过,如果没有妲己的出现,商朝的灭亡可能不会发生,成汤建立的江山可能会牢不可破,甚至可能连后来的封神之战都不会爆发。也有一些人认为这一切的根源是女娲娘娘的一怒,甚至有更多人将责任归咎于申公豹的操控。然而,若要探讨真正促发封神之战的关键人物,以及那个能够一举牵动天下局势的人,或许妲己、女娲或申公豹都并非最关键的人物。真正能将整个局面引向不可挽回的局势、最终导致封神之战爆发的,恐怕应该是一个名叫袁福通的大妖。
尽管袁福通这个人物在《封神演义》中仅有很少的描述,但他却是故事中最神秘、最具威胁的角色,几乎隐藏在整个事件背后,成为一颗至关重要的棋子。这个来自北海的小诸侯,虽然只在小说的第一回中出现过一次,但却用他的存在为后来的大事件埋下了伏笔。根据书中描述,纣王七年春,太师闻仲亲自带兵前去讨伐北海的袁福通。令人惊讶的是,这一征战一打就是长达十五年。这段漫长的战斗让人无法忽视当时闻太师的强大地位,作为一个曾经号令四方、武艺超群的强者,居然在袁福通手下打了如此之久。
展开剩余81%再来看当时闻太师的强大背景,他是截教通天教主的嫡传弟子,身边拥有无数高人、妖魔鬼怪等得力助手。就算在攻打西岐时,也能轻松指挥一支庞大的队伍。面对这样一个力量庞大的阵容,居然一个小小的诸侯袁福通能够抵抗长达十五年,这足以让人对袁福通的能力刮目相看。那么,究竟他是什么来历呢?
文章并没有详细描述袁福通的背景和师承,甚至连他的名字都只是偶尔提及。而在当时,商朝的800诸侯中,像冀州候苏护这样的强者也未能抗住征伐,最终不过是坚持了几日。再如崇黑虎进攻冀州时,他的威胁还不足以撼动闻仲的决心,但针对袁福通,闻太师却亲自出征,不仅如此,战斗的时间也长达十五年之久。
从另一个角度来看,闻太师并非是商朝唯一的强者,纣王的身边还有像武成王黄飞虎这样同样具有强大战力的存在。那么,为什么在征讨北海诸侯时,纣王直接派遣了闻太师出战,而其他叛乱诸侯则仅仅由普通大将去征伐?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,袁福通的强大远远超出了其他小诸侯的想象。
更让人疑惑的是,袁福通究竟是如何打败了闻仲的呢?十五年间,即便闻太师心系朝歌发生的种种变故,但他依然未能回朝歌面对纣王,这让人不禁猜测,这其中是否有更为复杂的因素。或许,袁福通背后有着比商朝王朝更为强大的力量在推动着这一切,甚至可能是某个超凡的存在在暗中操控。
对于《封神演义》和《西游记》这两部经典巨作,后世有不少人拿它们做比较。虽然两者都属于神话类小说,但从人物的塑造到情节的铺展,个人认为《封神演义》更加出色。尤其是在人物设定方面,几乎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背景、师承,甚至名字。比如郑伦、崇黑虎等人物,他们虽然出场不多,但依然有清晰的身份和背景。而《西游记》中的孙悟空、猪八戒、沙和尚等,虽然个性鲜明,但却没有详细交代他们的师承和出身。
而在《封神演义》中,袁福通这个关键人物却没有任何明确的背景,这一设计也显得尤为神秘。纵观全书,尽管袁福通的名字没有得到过多的描写,但他无疑是引发封神之战的关键人物。若没有他的干预,商朝的覆灭或许不至于如此急转直下。
若从全书的逻辑出发,可以看出成汤基业的稳固和纣王初期的治国有道。然而,正是袁福通的存在,才使得这一切发生了变化。闻太师,作为商朝的一大支柱,若不出现这一问题,纣王绝不可能做出如此激烈的举动。正因如此,袁福通成为了封神之战的真正引子。
关于袁福通的最终结局,文章并没有明确交代他是死是活,但从闻太师的口中可以听到他对这一局面的深深无奈。袁福通究竟是什么样的存在?无论是从他与闻仲的十五年对战,还是从他背后可能的支持者来看,袁福通显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反叛诸侯。他的力量,甚至可能超越了十二金仙,足以引发天地大变。
可以推测,袁福通或许是得到了来自元始天尊等神仙的暗中支持,而他自己本身的修为和谋略也极其强大。毕竟,从《封神演义》中的多重线索来看,袁福通在其中的地位,不仅仅是一个叛逆的小诸侯。他可能是某些更深层次力量的代表,而背后指引他的一定是个不容忽视的大势力。
发布于:天津市配资炒股公司,免费配资网站,散户如何给股票加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