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前,围绕“反内卷”引发的供给侧改革猜想,甚嚣尘上,供给明显过剩的碳酸锂,也是其中一部分。
过去一个月,都有流传江西宜春8家锂矿山需要在9月底前完成储量核实报告编制,也一直影响碳酸锂的价格。
宁德时代的枧下窝矿区,就位列其中。
8月9日,是枧下窝矿区采矿权到期日,但意外的是尽管宁德时代此前已经称提交了续签申请材料,并对续签持乐观态度,可截止到期日并未有续签批复。
于是8月10日凌晨,枧下窝矿区准时停产。
枧下窝矿区是宜春地区目前产能最大的锂云母矿之一,根据宜春自然资源局此前披露的报告书,枧下窝矿区可采储量为77492吨,按生产规模为3000万吨/年计算,矿山的服务年限为25.83年。
如果按平均氧化锂品位折算,枧下窝矿区的生产规模可达碳酸锂20万吨/年,目前宁德时代的实际产能基本在10万吨/年,所以停产会导致月度供应减少约0.8万吨(占国内总供应的8%),所以整个碳酸锂的供应,会在8月开始出现缺口。
需要注意的是,尽管停产会导致供应减少,但目前整个碳酸锂行业,依然是处于供给过剩的状态。
2022年,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最高在60万/吨,如今只有7万元/吨,跌幅近9成,而最近受消息面的刺激,碳酸锂价格才稍有反弹,所以7万多,也是反弹之后的价格。
很显然,碳酸锂不太能回到巅峰的时期,但如果我们把本次宁德时代的枧下窝矿区到期未续约,看作是管理者对“反内卷”,或者说“供给侧改革”的一个信号,从资源端开始对民营企业的无需竞争做出干预,那未来行业,其实就会出现非常明显的利润改善。
这一点我们从几年前煤炭的供给侧改革可以看到经验。
2016年2月,国务院下发《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》,旨在通过3-5年时间退出产能约5亿吨、减量重组5亿吨,解决行业产能过剩问题。
改革前,也就是2015年,我们的总产能最高可以达到47亿吨,产能利用率64.5%,实际生产约36.8亿吨,其中小煤矿占比高,年产能30万吨以下的煤矿占总能力的15%。
也是在这之前,“煤老板”一词盛行,可以说是土豪的代表。
改革后,也就是2018年,我们的总产能降至34.91亿吨,较2015年减少约12亿吨,企业户均产量从2013年的81万吨增至2018年的140万吨,小型煤矿数量减少47.7%。
改革前,秦皇岛5500大卡动力煤均价410元/吨,全行业30%企业亏损;
改革后,秦皇岛5500大卡动力煤价格波动在570-770元/吨(2018年),行业供需基本平衡,价格稳定,企业利润有保障,且不浪费宝贵资源。
所以本轮,大家对供给侧改革的期盼很高,因为确实能解决内卷的问题,当下就是内卷,就是你价格低,我比你价格还低。
可大家一致担心的问题就是,不同于煤矿绝大多数都是国企央企,像碳酸锂绝大部分都是民企,且除了国内的矿区,他们在国外很多国家都有矿,是不是能安分守己的跟着政策进行供给侧改革。
如今,以环保,或者其他口径,阶段性遏制企业的采矿权,算是一个信号,如果未来更多企业即将到期的采矿权也被暂停,那就标志着一轮“供给侧改革”的到来。
如果很快续约,又酣畅淋漓的开采,那依靠民间自发的掀起供给侧改革,并不容易,毕竟谁也不想做最开始损害自己利益的那个人。
万一你减产了,对手不减产,岂不是你亏钱后它赚的更多。
配资炒股公司,免费配资网站,散户如何给股票加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